在现代科技浪潮中,无人机凭借其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摄影、测绘、物流等多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与乐趣。然而,“黑飞”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威胁公共安全,还触犯了法律法规。了解如何避免无人机黑飞以及其法律后果,对每一位无人机爱好者和使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无人机“黑飞”定义
无人机“黑飞”是指未经实名登记、未取得操控员执照的无人机擅自进行飞行活动,具体包括在禁飞区域飞行、未经许可飞越私人或敏感地区、未遵守飞行规定和法律的其他行为。
二、避免无人机“黑飞”的方法
(一)实名登记
所有民用无人机需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依法办理登记,获取并在机身上粘贴登记二维码。这是无人机合法飞行的基本要求,未实名登记的无人机飞行活动将被视为“黑飞”。
(二)合法飞行区域
无人机飞行需在规定的适飞空域内进行,避免进入禁飞区域。禁飞区域包括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等,以及军事禁区、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等涉密单位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三)飞行报备
通过通信基站或者互联网进行无人机中继飞行,或者飞越集会人群上空的,需提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递交飞行活动申请。
(四)合法持证
大型无人机操控者必须依法取得操控员资格,未取得操控员执照操控无人机飞行的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五)飞行安全
飞行前需对无人机进行状态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夜间飞行需开启警示灯,以提高飞行安全性。
三、无人机“黑飞”的法律后果
(一)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秩序的“黑飞”行为,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黑飞”活动将面临吊销执照、经营许可证、罚款等行政处罚。
(二)刑事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升空物体,情节严重的,将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需承担刑事责任。
(三)民事赔偿
因“黑飞”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无人机“黑飞”行为不仅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还可能触犯法律法规。为了避免“黑飞”,无人机用户需严格遵守实名登记、合法飞行区域、飞行报备、合法持证等规定,确保飞行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空域环境,是每个无人机使用者和观察者的责任。
能飞无人机学院是中国民航局审批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开展民航局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CAAC),培训类型包含多旋翼小型/中型无人机及垂直起降无人机小型/中型,培训级别包含视距内、超视距及教员,以及开展无人机各行业课,课程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岗位的资质需求。
同时,能飞无人机学院是中南地区指定的无人机考试中心,承担着广东及其周边地区的考试服务,是同时拥有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固定翼、直升机的超视距驾驶员(机长)、视距内驾驶员(驾驶员)机型且同时拥有驾驶员、机长、教员培训资格的教育基地,已经为我国无人机行业培养了上万余名持有无人机驾驶证的驾驶人才。
想了解更多无人机小知识,可添加我们的小能老师微信,了解更多…
扫码添加:小能老师
发送:联系方式 + 0元课程
免费获取:体验课程+课程报价+就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