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应急管理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并重点介绍防汛救灾、灾害监测预警、规范执法等工作的最新进展。会上,监测防火司司长透露,围绕“全灾种、大应急”目标,部里已牵头建立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协作机制,目前汇聚600余家单位、2000余架无人机,可在中东部2–6小时、西部偏远地区12小时内抵达灾区。同时,充分整合民用、商用卫星资源,形成“空—天”一体化遥感监测网络,为灾情研判、人员搜救和队伍作业提供数据支撑。
无人机:从“配角”到“主力”
凭借机动灵活、受地形限制小等优势,无人机正由“辅助工具”升级为“救援主力”。应急管理部通过“无人机+卫星”协同模式,让其在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全面发力。
灾前预防
无人机对河道、山体等重点区域进行高精度巡检,生成基准数据,为监测预警提供“底图”,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灾情研判
无人机深入核心区获取高清影像,叠加卫星宏观信息,帮助指挥员立体掌握灾情,科学调配力量。
人员搜救
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可在废墟、密林中快速“扫楼”,缩短黄金72小时搜索时间;必要时还可实施“蜂群”投送,将药品、食品精准空投至人力难达区域。
队伍作业
实时回传的地形、火情、建筑分布图,为消防、矿山、危化等救援队伍规划安全路线;在火场,无人机提前标绘火势蔓延方向,做到“进场前心里有图”。
通信保障
装载临时基站的中大型无人机可快速恢复灾区通信,打通指挥链、生命线、安抚线。
灾后重建
无人机化身“空中消杀员”,对重点区域进行无接触防疫;通过倾斜摄影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精准评估受损范围和经济损失,为重建规划提供量化依据。
人才缺口:新蓝海正在打开
无人机作业高度依赖持证飞手。据消防救援队伍最新招聘公告,持有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已成“硬门槛”。随着无人机应急救援场景爆发式增长,专业操作人才供不应求,相关岗位薪酬与需求同步攀升,新的就业风口已然形成。
能飞无人机学院是首批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开展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培训类型包含多旋翼小型/中型无人机及垂直起降无人机小型/中型,培训级别包含视距内、超视距及教员,以及开展无人机各行业课,课程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岗位的资质需求。
同时,能飞无人机学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广东考试点,承担着广东及其周边地区的考试服务,是同时拥有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固定翼、直升机的超视距驾驶员(机长)、视距内驾驶员(驾驶员)机型且同时拥有驾驶员、机长、教员培训资格的教育基地,已经为我国无人机行业培养了上万余名持有无人机驾驶证的驾驶人才。
扫描下方二维码 → 领取《2025 执照考试大纲+各省考点表》 → 预约免费试听课 → 抢占限时2000元培训补贴名额。